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 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三元课堂”路径探究与实践

    陶功胜;蒋欢;杨晗;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被赋予了更高的要求和最新的使命。以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为切入点,认为新时期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要有“站位”“定位”“品位”,提出构建从学生入校到离校,集理论教学、活动实践、专业教育、实习实训、创业就业为一体,融学生、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劳动教育“三元课堂”体系,以期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深入实践提供参考。

    2025年02期 v.24;No.93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黄河文化元素融入高职动漫教育的路径与策略

    冯孟静;段艳英;

    黄河不仅是中国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国外研究侧重对黄河文化的宏观、比较研究,国内研究集中于把黄河文化融入课堂,或者探讨黄河文化的德育价值,这都为黄河文化传承提供较好的方法启迪和思路借鉴,但均未将黄河文化元素与高职动漫专业融合构建完善专业、课程教育体系。基于此,在准确把握“黄河文化”内涵基础上,项目组深入分析了黄河文化的内涵、特征,并从动漫制作角度分析了黄河文化与高职动漫专业的融合优势,从高职动漫专业建设层面探索了黄河文化软塑融入高职动漫专业的路径,从高职动漫专业课程建设和学生管理层面设计出了黄河文化融入高职动漫专业的具体实施策略,也从课程思政层面总结了黄河文化融入高职动漫专业的价值。所有这些做法都能够有效地促进动漫专业课程建设和思政教学的高质量发展,进而形成高职动漫专业传承黄河文化的教育教学模式。

    2025年02期 v.24;No.93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老年教育和高职教育互嵌:研究现状、挑战和路径

    丁伯送;王雨穗;陈云;

    在教育强国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老年教育与高职教育互嵌已成为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课题。尽管老年教育和高职教育在诸多方面存在显差异著,然而,他们之间亦有着较强的互补性。高职院校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与师资力量,而老年教育则拥有旺盛的银发群体学习需求与灵活多样的教育场景。通过两者互嵌,不但能够破解教育资源配置中的结构性矛盾,更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公平的创新实践。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老年教育和高职教育互嵌的现状,剖析两者互嵌的基础条件与所面临的障碍,提出两者互嵌的可行路径与策略,为构建老年教育和高职教育互嵌体系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助推我国终身教育事业的发展。

    2025年02期 v.24;No.93 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1+X”农产品电商运营(中级)证书融入教学能力大赛的实践探索——以铜陵市犁桥水镇为案例

    马添翅;赵亚娟;

    本研究聚焦“1+X”农产品电商运营(中级)证书融入教学能力大赛,以铜陵市犁桥水镇为实践案例,探索职业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教育的创新路径。文章深入分析了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当前“1+X”证书融入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课程设计策略。教学整体设计紧扣网络营销新模式,通过重构“以岗定课,赛证融通”教学内容,巧妙运用数字技术新手段,明确“学弱技浅、个体差异”学情特征,立足营销岗位新要求,锁定“视频创推、服务地方”教学目标,依托产学研用新平台,制定“理实融通、校政企同”教学策略,激活农旅融合新引擎,锚定“一懂两爱、匠心浸润”课程思政,以“四阶项目”创设,层层递进教学内容,强调“理实融合”,破解教学重点难点,利用“政企资源”,课程思政沁润教学,开展“实战教学”,全面精准考核评价。学生学习效果显著,不仅熟练掌握互联网营销核心知识,技能目标走深走实,且课程思政提振职业认同度。

    2025年02期 v.24;No.93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思政理论与实践

  • 生成式人工智能赋能增效高校思政课——发展机遇、伦理风险与协同优化路径

    王雪涵;

    生成式人工智能为高校思政课带来显著发展机遇,包括重构思政教育的时空维度、打造思政教学的多模生态、重塑思政课堂的师生关系以及构建思政评价的多维体系。然而,技术应用或引发数据失真、算法偏见、双维异化和隐私侵犯等伦理风险。为充分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需通过“技术优化—教学融合—素养提升—制度保障”四位一体的协同优化路径,以提升适配性、实效性、数智力和规范性,推动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

    2025年02期 v.24;No.93 24-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五乐”育人嵌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原则、困境、理路

    王玲;

    “五乐”育人作为一种创新性育人模式,将其深度嵌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遵循整体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差异性原则。目前,“五乐”育人嵌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主体维度、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上还分别存在着育人主体聚合性不强、育人过程衔接性不强、育人载体多样性不强等现实困境。因此,立足高校思政课教学实际,积极从壮大育人队伍、贯通育人过程、整合育人载体等方面探寻“五乐”育人嵌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践理路,从而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对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创新大有裨益。

    2025年02期 v.24;No.93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社会科学研究

  • 海南数字文化产品国际化驱动因素及对外传播策略

    王燕萍;

    数字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了增强数字文化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提出海南数字文化产品国际化驱动因素及对外传播策略。在阐述海南数字文化产品发展现状基础上,深入剖析国际化驱动因素,包括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技术进步、资源优势和产业集聚等方面。提出对外传播策略,分别为本地化策略、多渠道传播策略、品牌建设策略以及合作共赢策略,为海南数字文化产品更好地走向国际市场提供理论参考,助力海南数字文化产业的国际化发展。

    2025年02期 v.24;No.93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乡村振兴背景下砀山县乡村旅游品牌形象构建路径研究

    王静;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长,尤其在国家出台一系列乡村振兴的政策后,各地区积极探索美好乡村建设之路,助力农业、农村、农民的振兴发展,其中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产业+”的形式快速发展。砀山县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着力探索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乡村的建设和发展上取得一定成效,但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挑战。文章通过整合现有的乡村旅游资源,从传统文化、形象设计、推广模式出发,探索乡村旅游品牌建设之路。

    2025年02期 v.24;No.93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语言文学与文化艺术研究

  • 徐则臣《中央公园的斯宾诺莎》中的文化乡愁叙事

    李润飞;

    短篇小说《中央公园的斯宾诺莎》的发表,显示了徐则臣的创作轨迹呈现出由“到世界去”向“在世界中”的新变,即由地缘乡愁过渡到文化乡愁的创作领域。小说展现了哲学教授老冯在美国任教期间所受到的身心三重危机的艰难处境,随着压迫程度加深,老冯的应对策略也由逃避转向面对,后又再次回到了逃避状态,这是由环境和主体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老冯最终做出了在中央公园自杀的悲剧性选择。小说中作为华人的老冯怀抱着浓烈的文化乡愁,将语言视为承载这种文化乡愁的载体,表现出鲜明的口语化和跨文化杂糅的语言特征。

    2025年02期 v.24;No.93 48-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文旅微短剧创作与叙事策略:安徽地域文化资源创新传播的路径选择

    王頔;

    在数字化浪潮中,大众视听消费习惯发生转变,文旅微短剧这一新兴网络视听媒介逐渐展现出强大动能和巨大潜力,将文旅资源联动与地域文化传播深度结合。在文旅融合发展背景下,本文运用案例分析法、文本分析法,深刻探讨地域文化与文旅微短剧创作双向互动的现实意蕴,立足安徽地域文化资源,为新时期文旅微短剧精品化创作和叙事策略探索提供思路,并让文旅微短剧赋能安徽文化资源传播力,提升安徽区域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知名度。

    2025年02期 v.24;No.93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医药卫生

  • 基于网络药理和分子对接探讨多索茶碱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

    张荣嵘;

    目的:借助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深度剖析多索茶碱治疗哮喘的潜在机制,为临床精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多个权威数据库收集多索茶碱作用靶点和哮喘相关靶点,取交集获得潜在治疗靶点;通过在线平台和专业软件构建、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筛选核心靶点;运用相关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使用专业软件对多索茶碱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得到56个潜在治疗靶点,筛选出HIF1A、STAT3等核心靶点。GO富集分析显示,相关基因涉及免疫调节、细胞信号传导等生物学过程;KEGG分析表明,主要富集在免疫调控、代谢等相关通路。分子对接证实多索茶碱与核心靶点结合能力良好。结论:多索茶碱治疗哮喘呈现多靶点、多通路的特性,为明确其作用机制和优化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2025年02期 v.24;No.93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血清PCT、CRP和IL-6水平对老年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诊断和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周健坤;张俊;陆婷;洪贵平;柏波;

    目的:研究老年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水平对患者预后情况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24年1月至2024年12月因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入住铜陵市两家三甲医院治疗的12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经治疗好转出院的COPD患者94例划分为非死亡组,将治疗无效死亡的COPD患者32例作为死亡组。检测两组间患者入院时PCT、CRP和IL-6水平,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并计算和比较曲线下的面积来评估PCT、CRP、IL-6和三者联合评估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通过COX分析曲线检验三项指标综合评估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活率和疾病风险情况。利用ROC曲线的约登指数明确PCT、CRP和IL-6的最佳临界值,依次划分为高PCT组、低PCT组;高CRP组、低CRP组和高IL-6组、低IL-6组,分别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通过Log-Rank检验分析不同指标分组对病人生存时间的影响是否有意义。最后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RCS曲线)分析对老年重症慢阻肺患者预后诊断最具特异性的炎症指标(PCT)与老年重症慢阻肺患者短期死亡风险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结果:通过与非死亡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是老年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下,降钙素原的最佳截断值为>0.545ug/L,C反应蛋白的最佳截断值为>53.32mg/L,白细胞介素-6的最佳截断值为>25.75pg/ml,三项指标联合诊断对老年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死亡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929 (95%CI:0.881-0.976),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单项(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PCT组、高CRP组和高IL-6组与低PCT组、低CRP组和低IL-6组之间的生成时间存在差异(三组间P<0.05)。RCS曲线提示PCT与老年重症慢阻肺患者短期死亡风险间存在非线性关系。结论:老年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入院时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水平升高会增加患者死亡风险,三项指标对老年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联合诊断的价值更高,其中降钙素原对老年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诊断的特异性最高。

    2025年02期 v.24;No.93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应用技术研究

  • 市政道路旧路改造施工技术分析

    祝超;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基础设施的支撑。大量老旧市政道路也在不断老化破损,亟待通过系统有序地改造焕发出新的光彩。在改造工作中,需要解决旧路出现的多方面问题,并在改造中提升标准,使其满足新使用要求,正成为改造工作的根本目的。文中通过对旧路基础巩固和加铺面层的工序、工法、施工要点进行分解梳理,强化了施工过程控制,细化了施工检核工作。最后总结并提出了新的策略建议,为市政道路旧路改造工程工作提供借鉴,使其与新建工程达成较好配合。

    2025年02期 v.24;No.93 7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栓钉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的抗拔性能研究

    冯超;

    本文对栓钉在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的抗拔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共设计了4个不同参数的栓钉连接件。通过施加重复张拉荷载,研究栓钉连接件在组合结构中的抗拔承载力和变形性能,分析栓钉直径、埋置深度等因素对构件的初始刚度、抗拉强度、破坏模式等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随着栓钉埋深的增加,试件的初始刚度和耗能能力有效提升,栓钉出现延性破坏。随着栓钉直径的增加,试件的冲切破坏承载力显著提升,试件极限位移随栓钉深径比的增加而增大,混凝土出现冲切脆性破坏。

    2025年02期 v.24;No.93 80-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AI组件在web系统的应用实践研究

    崔莹;裴盼盼;汪广舟;

    本文围绕着一款作者为校园量身定制的生活服务网站——“闲物”展开深入研究,聚焦于AI组件在Web系统内的应用场景实践。在技术层面,详述采用Vue3+Spring Boot构建网站的过程;功能特性上,全方位解析各项实用功能。重点分析星火大模型赋能的AI点评、AI对比功能,以及钉钉机器人实现的自动化管理组件,深入阐释它们为校园生活缔造的便捷性,切实提升用户体验与管理效率,展现AI技术在特定web场景下的实践成果与优势。

    2025年02期 v.24;No.93 86-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教育教学研究

  • 协同理论视域下高校网络育人共同体的构建

    陈琤;

    网络是高校育人的重要场域,高质量建构网络育人共同体是高校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和提升网络育人实效的必然选择。当前高校网络育人共同体构建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网络育人共同体发挥育人实效仍面临育人主体协同性不强、育人内容创新性不足、育人资源整合不够等困难和挑战。基于此,高校应当学习和运用协同理论,推动制度保障、凝聚共识、技术赋能和优化评价,实现高质量构建网络育人共同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2025年02期 v.24;No.93 9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下载本期数据